近日,以“数智仿真、新质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十七届中国仿真大会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王艳春教授牵头,罗少轩、刘国永、董坤、苏浩等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仿真驱动、虚实共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一成绩充分彰显了学校在数智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获得国家级学会高度认可。

该成果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系统构建了“课程教学—专业实践—课外创新”三维贯通的智慧教学体系。通过深度融合Multisim、Proteus、Matlab、PQArt等先进仿真工具,有效破解了传统实践教学中“高成本、高风险、难再现”的共性难题。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平台+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未来投身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仿真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我国仿真教育领域的权威奖项,竞争激烈。蚌埠学院此次获奖,不仅体现了学校在推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与“新工科”改革方面的扎实成果,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依托“仿真驱动、虚实共生”路径深化数智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未来,蚌埠学院将继续深化数智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产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届大会由中国仿真学会主办,该学会是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也是国内仿真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大会汇聚了仿真科技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自力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王海峰院士作了题为“飞行器全流程研发仿真技术现状与展望”的大会主旨报告,分享了仿真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撰稿:罗少轩;编辑:毛星懿;审核:王艳春、黄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