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布者:dzdq发布时间:2024-06-18浏览次数:1235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培养电子、电气、自动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使命,构建“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产教融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牵头建设“电子信息”省级高峰培育学科,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器人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新工科专业。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679人,联合培养“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1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教授、正高级工程师7人,副教授5人;博士(含在读)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柔性引进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研究员1人为蚌埠学院A类涂山学者,聘任行业兼职教师20多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省级双链融合专员2人、省级模范教师、省级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省级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者、省级杰出青年、省级双建双树标兵各1人。“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科研团队”为安徽省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安徽省教学团队。

  

一、党建引领,思想铸魂

学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学校中心任务,突出一流党建与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党建+学科专业建设、学风建设、创新教育、就业帮扶、社会服务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学院教工党支部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光机所激光中心党支部、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三方党支部结对共建。2023年三方共建获批省级科研平台、省级科研团队、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产业、研发、专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2年,学院党委获批蚌埠学院第二批党建“标杆院系”,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党支部获批蚌埠学院第二批党建“样板支部”。2023年学院党委及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党支部荣获蚌埠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党支部获批三星党支部。在20222023年蚌埠学院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连续获“好”等次。

学院把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提升专业建设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按照课程思政要求,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等。2024年,1位教师获得安徽省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竞赛一等奖,3位教师获得安徽省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竞赛二等奖,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

      

        二、守正创新,推进专业特色发展

学院面向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坚持标准导向、特色导向,落实OBE理念,立足地方,推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专业“新工科”建设,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和地方特色,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的社会贡献度和成效显示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一本批次招生。

近年来,教师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2项,主持建设“智能制造”“新型显示”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持续建设了一批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一流课程,《信号与系统》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获批省级资源共享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等7门课程获批省级MOOC示范课程等。教师主编参编教材18部,其中省级规划教材3部。因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三、科技赋能,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学院积极加强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高水平科研院所,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建学科专业、科研平台、技术团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校级高峰学科优势,2023年学院牵头建设“电子信息”学科入选省级高峰培育学科。

  

以省级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省、市、校三级科研平台体系。联合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所等,积极推进智能感知、智能传感器系统等方向研究,2023年牵头获批“安徽省智能感知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还建有“蚌埠市智能传感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蚌埠学院多源探测与智慧感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与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所、安徽大学等合作共建获批“安徽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等。

  

近年来,教师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5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基于光学传感技术的燃烧效能在线评测与智能优化调控系统”2022年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BSQ-DG型数字式变送器”等3项科研成果入选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展品、安徽创新馆展品。“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车身及电池重量检测传感器”等2项成果在第三届(2023)中国(安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展示。

四、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校企校所合作,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深化专业“新工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积极服务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等地方主导产业集群,校企共建“安徽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安徽省新型显示现代产业学院”,共同举办“帝晶班”“微电子班”等订制班等形式,探索“3+1”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2023年受到安徽工人日报、蚌埠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024年蚌埠日报报道我院“微电子班”100%留蚌就业,100%服务地方新兴产业。

      


  

  

        五、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近三年,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项,荣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21项、省级81项,2023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国家级A类赛事全国一等奖。学生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学生科技作品入选全国大学生第十三届创新创业年会经验交流项目。2023年蚌埠市广播电视台《热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我校“高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育人成效。

     

学院持续加强学风建设,举办“TA是我的榜样”分享宣讲、学习型宿舍创建等十项学风建设特色活动,2023年度荣获蚌埠学院“优良学风院”、省级“书香班级”称号。学院组织开展LED创意灯展、职业规划大赛等各类专业、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院向日葵志愿者服务队等积极入社区开展爱心支教、交通安全伴我行、暖冬义捐等多项志愿服务。蚌埠日报专题报道我院大学生志愿者爱心支教活动,黄欢同学获安徽省2022年高校学生无偿献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学院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落实率均在93%以上,多名毕业生被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录取。

下一步,学院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