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地头”到“成长课堂”:蚌埠学院“电”亮红心实践队赴小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

发布者:dzdq发布时间:2025-07-23浏览次数:13

715日至18日,蚌埠学院“电”亮红心实践队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探索精神,奔赴凤阳县小岗村开展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小岗村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片承载着改革记忆与奋斗精神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成长之旅。

715日上午,队员们全员参加了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小岗村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第一期开班式,在团省委、滁州市委、凤阳县委、小岗村党委等单位领导的见证下,明确了本次实践活动的目标与意义。


(一)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

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弘扬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专题报告,深入剖析小岗精神内涵,阐述其在当下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让队员们对小岗村的改革历史与精神内核有了进一步认知。专题理论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详细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的重要历程和关键指示。使队员们对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在时代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


在大包干纪念馆,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等历史文物与资料,队员们仿佛回到了1978年那个充满勇气与决心的时刻,深刻感受到大包干制度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队员们认真聆听沈浩同志扎根小岗村6年,带领村民修路、建学校、发展特色产业的感人事迹,大家被沈浩同志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精神深深打动;在小岗村旧址—“当年农家”,通过情景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实现了队员们与小岗当年大包干历史脉络上的联通,跨越时空全景展现了“当年农家”的真正情境,让队员们沉浸式的体验了小岗村改革的历史背景,使得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当年“大包干”背后的勇气与担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艰辛探索,创造幸福的过程。


通过对“小岗精神”、“大包干精神”以及沈浩精神的学习,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

(二)实感乡村变化,厚植家国情怀

深入田间的劳动实践课,让队员们亲身体验分田到户后的责任田劳作。尽管烈日炎炎,但队员们热情高涨,在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耕的辛劳,真切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也让队员们更加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


与严金昌、关友江等“大包干”带头人面对面交流,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改革故事与奋斗历程。亲历者以最真挚的情感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小岗岁月,曾经只是书本上的文字现在已变成鲜活动人的“故事”,使得队员们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匠心葡萄园的生态种植到小岗村宿的创意农业,从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到电商直播基地的数字赋能,队员们实地见证了小岗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多元探索。


通过“大包干”带头人讲述的当年艰辛和现代产业园区的乡村新面貌的鲜明对比,让队员们见证了小岗村从解决温饱全面振兴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为农村带来的历史飞跃,使队员们受到了深刻的家国情怀熏陶。

(三)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队员们围绕实践课题,深入村庄角落,走访村民、记录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梳理实践所得,精心打磨课题成果汇报内容。小岗青年论坛上,队员们从青年视角出发,自信地展示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筑牢青年与乡村产业的互动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小岗村的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政课”。本次实践活动紧扣红色主题,“理论学习—实地参观—情景体验—互动交流”环环相扣,从体验劳作的“田间地头”到汲取智慧的“成长课堂”,蚌埠学院“电”亮红心实践队在小岗村的每一天都收获满满。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让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行走中成长,在感悟中坚定,为青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蚌埠学院“电”亮红心实践队将继续关注乡村振兴,用所学知识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撰稿:刘亮编辑:刘亮、毛星懿审核哈焱、黄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