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跃进大别山·蚌院星火燎原团红色研学实践纪实(三)

发布者:dzdq发布时间:2025-08-06浏览次数:78

为深掘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富矿,体悟“红色摇篮,将军故乡”的历史厚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跃进大别山,蚌院星火燎原团”于7月27日启程奔赴安徽六安市金寨县,在革命现场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溯源与学理探究之旅。

一、精神溯源:历史场域中的革命基因解码

在庄严肃穆的鄂豫皖纪念园,实践团成员凝视革命烈士纪念碑,走进历史陈列馆。锈迹斑驳的军用水壶、字迹漫漶的土地革命证、磨损的红军草鞋——诸多文物以无声的铭刻,具象诠释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史诗。展柜中徐海东大将那件布满补丁的军装静静陈列,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这茫茫大别山,就是我们的青山军事大学!这位开国大将曾满怀豪情地说,我就是从这里毕业的。这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一位革命者对这片红色热土的深情,更折射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特殊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更是培养和锻造无数革命将士的红色摇篮。成员们通过系统讲解与实物研读,深入剖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星火初燃到燎原壮大的斗争逻辑与精神密码。更令人动容的是与“伟人”跨越时空的对话:扮演毛主席的老师深情寄语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此情此景,使“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的历史箴言在年轻心灵中激荡回响。


二、初心体悟:空间意象里的信仰力量升华

红军广场的百级台阶,成为一堂行走的“初心党课”。其设计深具象征意涵:59级台阶铭记金寨诞生的59位开国将军赫赫功勋,50级台阶承载五百余位金寨籍县团级以上革命烈士不朽英魂,49级台阶寓意着金寨县于1949年全境解放,10级台阶昭示十万金寨青年为国捐躯的壮烈浩歌。拾级而上,成员们不仅攀登物理高度,更在精神维度跨越历史年轮,触摸到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磅礴伟力。立于顶端镌刻“燎原星火”的纪念塔前,红色文化的深沉魅力与信仰力量直抵人心,熔铸起传承基因、矢志复兴的钢铁决心。


三、基因传承:红绿辉映下的文化实践自觉

实践团最后一站深入西茶谷茶园,探寻绿叶深处的红色印记。非遗传承人以“红绿相映”为纲现场展开介绍:革命烽火中,茶叶曾作为“红色交通线”的生命纽带;新时代里,茶产业已成为老区振兴的绿色引擎,生动诠释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伟力。茶文化蕴含的坚韧、团结与奉献,恰与红色精神内核高度契合。成员们在体验采制、品茗论道中,不仅感受非遗魅力,更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如何相互滋养、在时代发展中焕发生机。


本次红色探寻,是一次深度的历史对话与理论淬炼。成员们通过纪念园的历史现场教学、红军广场的精神意象感悟、茶园的融合文化实践,系统梳理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与精神谱系,体认到革命先辈的英勇牺牲与无私奉献所承载的价值内核。与“伟人”的特别对话,亦使领袖的智慧力量成为照亮青春航程的灯塔。尤为深刻的是,茶文化与红色基因的交融,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样本,极大增强了成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信。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此次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足迹追寻,更是一次信仰的扎根与思想的升华。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红色基因所蕴藏的磅礴力量,必将激励青年学子以学铸魂、挺膺担当,让燎原星火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撰稿:王晶晶、唐永红;编辑:毛星懿;审核:哈焱、黄灿)